9月17日,貴州鳳凰山麓,百年學府遵義師范學院迎來又一批新生。來自威寧縣火箭村的趙云鳳開心地在新生打卡處拍下一張幸福感滿滿的照片,開啟了全新的大學生活。
“大哥哥大姐姐們,我已經(jīng)開始大學生活了,謝謝你們一直以來的關心和幫助,讓我一路走來不孤獨?!壁w云鳳向龍源電力貴州公司的志愿者們報了個平安。
圖為趙云鳳在大學校園打卡留念
威寧的風總是帶著草海的潮氣與松林的清冽,掠過百米高的風機塔筒時,會留下低沉而溫柔的轟鳴——這是家鄉(xiāng)的聲音,趙云鳳記了八年。2017年冬天,龍源電力大海子風電場的鄧寬俊和羅濤走進了威寧縣海拉鎮(zhèn)火箭村包谷地組,義務為村里檢修電路。在趙云鳳家的老屋前,他們停住了腳步——風從墻縫里鉆出來,發(fā)出嗚嗚的響聲;走進屋里,四年級小學生趙云鳳正借著微弱的灶火,用凍得通紅的手一筆一畫寫字,作業(yè)本的邊角已經(jīng)磨爛。因為原生家庭破裂,她和妹妹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長大,家庭條件非常窘迫。
“那雙手,我一直忘不了?!编噷捒『髞砘貞洠澳敲葱〉暮⒆?,手上全是凍瘡,卻攥著鉛筆不肯放。”他們掏出隨身攜帶的工具,給老屋重新拉了電線,換上了更亮的燈泡。當暖黃的光第一次填滿整間屋子時,趙云鳳對他們露出了一個缺了顆門牙的笑容。就是這個笑容,成了這場愛心接力的起點。
圖為龍源電力貴州公司員工為趙云鳳家更換電路
當捐資助學的倡議剛被提出來,龍源電力貴州公司的劉云飛剛爬上風機檢修平臺,安全帽上還沾著草屑;金松在巡檢路上記錄著巡視記錄;朱育畢在辦公室整理資料,看見“為愛行動”的微信群發(fā)來了消息——大家紛紛按下轉賬鍵,備注里寫著“云鳳,加油!”剛入職的大學生吳育榜在轉賬時附言:“我也是山里走出來的,知道這份幫助有多重要”。
“從25元到50元,從小學到初中、高中,這份愛心沒有斷過?!惫己阍谡{控中心的大屏幕前,手指劃過威寧區(qū)域閃爍的風機光點,聲音里滿是篤定。黨建部負責人王芳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本泛黃的愛心臺賬,第一頁是2017年46個簽名,如今已經(jīng)陸續(xù)添上了新的筆跡。針對趙家姐妹倆,公司分別發(fā)起了持續(xù)性的志愿捐款活動,每一筆賬都寫得清清楚楚。
2025年盛夏,一份大學錄取通知書飛抵火箭村那間曾經(jīng)漏風的老屋,那個曾借著灶火的亮光寫字的小姑娘迎來了人生的重要時刻。“云鳳考上大學了,咱們得繼續(xù)幫她一把?!睕]等趙云鳳開口,龍源電力貴州公司的微信群再次沸騰了。戴朝輝的200元附言“祝姑娘前程似錦”,朱育畢的300元備注“希望路越走越寬,越來越好”,呂雄的200元寫著“祝妹妹一帆風順”……那些握過扳手、爬過塔筒、測過風速的手,把對大山孩子的牽掛一筆一畫寫進了備注里。短短兩天,47筆捐款湊齊了10000元,足夠趙云鳳一個學期的所有費用。
圖為龍源電力貴州公司向趙云鳳轉交愛心捐款
當龍源電力貴州公司的周宏斌和同事們帶著捐款與書籍走進趙云鳳家時,奶奶捧著通知書抹起了眼淚:“要是沒有你們,這娃早就去打工了。”爺爺摸索著通知書上的字,反復念叨“值了”。周宏斌反復安慰老人:“云鳳是我們大家的親人,只要她需要,我們會一直幫助下去!”而趙云鳳抱著大家捐贈的助學金和書籍,腦海間不斷閃現(xiàn)八年來的一幕幕。“等我畢業(yè)回來,也要像你們一樣,幫山里的孩子?!壁w云鳳的聲音帶著顫抖,卻格外堅定。
風又吹過草海,風機葉片緩緩轉動,將風能轉化為電流,點亮貴州的大山。龍源電力貴州公司的一線風電人,用八年的堅守把愛心轉化為另一種“光”——它照亮了趙家姐妹的求學路,也照亮了企業(yè)回報社會的初心。這不僅是一群人與兩個孩子的約定,更是一家企業(yè)與一片土地的相守,是清潔能源之外更動人的“能量傳遞”。